原创 以梦为马 携手前行-从云南籍残奥运动员看体育改变人生


原创 以梦为马 携手前行-从云南籍残奥运动员看体育改变人生

原标题:以梦为马 携手前行-从云南籍残奥运动员看体育改变人生

忘记身体残缺,中国冬残奥运动员以拼搏奋进的姿态一次次惊艳世界。冰雪之上、雪沫飞舞,以杨洪琼为代表的云南籍运动员以努力拼搏的实力描摹出了“梦”的轨迹……

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7名云南籍冬残奥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金牌数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列第二位。伴随着国旗一次次在领奖台前高扬,冰雪之梦照进现实。

5月15日,在中国助残日这天,杨洪琼、蔡佳云、邹连康、李朝燕、王家超5位云南籍残疾人运动员走进了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给全院学子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残奥精神进校园”、关于“体育为残疾人插上翅膀”的讲述。

选择了就坚定地去付出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杨洪琼独揽了越野滑雪女子短、中、长距离坐姿比赛3枚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获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成了本届冬残奥会“三冠王”。

4年前,杨洪琼还是云南轮椅篮球队的一员,原本以为自己年龄偏大,无望进入国家队的她,却迎来了国家春季项目跨界跨项的选拔。2018年5月,云南运动员入选国家春季项目跨界跨项集训队,标志着我省竞技冰雪运动正式起步。

跨界跨项选才给杨洪琼带来了人生新机遇,也打开了许多残疾人运动员的人生新局面,为他们搭建了走上世界冰雪舞台的阶梯。

杨洪琼曾向媒体透露,在练习体育前,她曾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自卑期。她说,感谢体育让她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我想告诉残疾人朋友,所有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都有挑战命运的资格。只要心里面有光,走出社会,找到自己的目标,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是为国争光。”

杨洪琼说:“无论什么事,一旦选择了就坚定地去付出,不要怀疑自己。”

残疾人也能从事多彩的职业

“残疾人并不是‘特别’的群体,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从事多种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的这句话,让东京残奥会云南籍运动员王家超铭记在心。

除了日常的训练,王家超还进行着有关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自主创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更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体育强国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体现中国青年的力量。”王家超说,只要树立目标,朝着想要的方向努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

我省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法规政策,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帮助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稳定的就业,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省要基本形成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稳定的就业。无障碍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

经过全覆盖式的选才,云南曾经有169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集训队。据了解,目前我省还有近10名运动员留在国家队,除了冬奥会一线参赛的运动员,我省还有大批年轻的冰雪后备人才。

省政协委员尹勇曾提交提案指出,随着网民群众旺盛的多元健身需求井喷式爆发,我省应坚持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全力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不断提升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为体育强省建设增加一抹冰雪的底色,推进体育强省和健康云南建设。

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

运动员们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宣讲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和他们合影留念。

“以前看到有人在打手语,我们会好奇地多看几眼,但现在我觉得那就是听障人士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很正常的事情。”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张丽萍说,在“残健融合、互助共进”的校园里,助残扶弱、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大家都立志成为残疾人事业的有用之人。

在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校园里,记者看到无障碍通道随处可见,教学楼的走廊、楼梯都有专门的扶手,食堂设置了优先窗口,每间宿舍都有5个警报装置,宿舍门口放置了专门的轮椅。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正是我国重视残疾人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体现。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来自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万蒋松说。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全部如期实现,41.38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42.24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022年云南省网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校园和工作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方面,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配备;另一方面,充分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促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对就业场所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以及提供合理便利,为残疾人就业创造必要的劳动保障条件。

我国8500万残疾人的命运交响曲正步入高潮,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因体育而改变,通过参加国内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勇于挑战,超越自我,以梦为马,成就出彩人生。

(本报记者 张莹莹 何健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